2013年对建材工业来说,建材较进究是业结一个重大的转折点。尽管阴霾并未散尽,构调格缓但从相关部门打出“组合拳”化解行业产能过剩,整取展产到大气污染倒逼企业绿色转型,得积行业前行的升市方向逐渐清晰。水泥、场研平板玻璃行业遏制产能过剩初见成效,建材较进究产品价格缓慢回升,业结建材制品业和深加工行业发展态势良好,构调格缓结构调整取得了积较进展。整取展产
2014年,得积相关部门将继续紧抓化解产能过剩工作,升市支持发展低耗能、场研低排放、建材较进究高附加值的绿色建材等行业,在推动建材行业运行基本平稳的同时,进一步提质增效。
现回暖增效益
相对于2012年的低迷与不景气,2013年是建材行业逐步回暖与反弹的一年。虽然暖流还未温暖到全行业,但无疑为提升行业和资本市场信息指数提供了重要信息。
国家发改委数据显示,2013年,建材行业实现利润4526亿元,同比增长18.2%。2013年,全国水泥产量241440万吨,同比增长9.6%,增速同比加快2.2个百分点;平板玻璃产量77898万重量箱,增长11.2%,比上年同期下降3.2%。
水泥、平板玻璃全年价格震荡上行
2013年12月,要点建材企业水泥平均出厂价为353.6元/吨,比上月上涨0.8%,同比上涨3.3%;平板玻璃出厂价63.5元/重量箱,比上月下降3.6%,同比上涨3.3%。12月末,要点建材企业水泥库存1496万吨,同比下降9.5%;平板玻璃库存4037万重量箱,上升15%。
作为建材领域非常大的传统板块,水泥行业开始出现从局部区域逐渐回暖的现象。根据统计局数据,2013年水泥制造行业利润766亿元,增长16.4%。
2013年上半年,国内经济增长放缓,制造业投入资金和房地产业萎缩,水泥市场遭遇近5年来的较低价格水平,水泥企业又面临较严格的脱硝标准,赢利水平大幅下滑。直到三季度,随着经济起企稳回升,水泥行情才稍有好转。
截至目前,19家上市水泥企业中的16家均已发布2013年业绩快报或预告,12家业绩预增、续盈或略增。其中,华新水泥、祁连山、上峰水泥、冀东水泥等8家企业净利润较高预增幅在高标准以上。
相关人士表示,回暖的因素有很多。有客观因素,例如煤炭价格的暴跌,使得一部分水泥企业在成本控制上得到舒缓。更有主观因素,更多的带领企业开始发挥作用,通过不同的方式和行业带动性,以自身为榜样来带动提高行业集中度,淘汰或关停落后生产线,控制或调整拟建和新建生产线,取得了阶段性成绩。从协会到区域企业,也进一步加强了监督和敦促的作用。
去年10月,《国务院关于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的指导意见》的出台,更是从国家层面加强了对地方相关部门的监督,对地方相关部门的政绩提出了全新的明确的要求,这些都对建材市场回暖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谋转型储新型
雾霾是2013年影响中国至深至痛的魔咒。在众多雾霾成因中,工业排放无疑是较主要的因素,其中,建材行业的污染不容忽视。随着《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出台,各地建材工业也开始了“照镜子”,纷纷开始整顿高污染小作坊和落后小企业的关停整顿工作。
北京、河北地区相继出台了较为严厉的水泥产能限制政策,部分水泥生产线停产。根据河北省制定的大气污染治理50条整治措施以及《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方案》,到2017年,全省将削减水泥6100万吨、玻璃3000万重量箱。此外,佛山作为陶瓷企业集聚地,也在环保方面做出了很多探索和努力,从陶瓷厂搬离到排放总量动态平衡再到“煤改气”,陶瓷行业面临着转型关键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