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2月中旬,海润海润光伏(600401)通过借壳ST申龙实现上市,光伏过剩但公司登陆A股可谓“生不逢时”,下调行业国内光伏行业自2011年以来出现明显的增发资讯供过于求的局面,至今也看不到复苏的价多晶硅迹象。
行业整体萧条也让海润光伏上市后的堪忧首轮融入资金困难重重。自今年5月推出定向增发预案后,海润由于股市情况一路走低,光伏过剩昨日海润光伏发布了定向增发修正报告,下调行业其将定向增发低价由前期的增发资讯7.7元/股下调至5.68元/股。
《每日经济新闻(微博)》记者与多家机构人士交流后发现,价多晶硅机构对海润光伏本轮增发的堪忧前景颇为担忧。除了行业基本面不被市场看好、海润机构参与意愿较低外,光伏过剩监管部门能否放行也存在很大的下调行业不确定性。
力挺多晶硅项目
今年5月份,海润光伏推出了借壳上市以来的首份融入资金计划,公司拟定向发行5.03亿股,定增低价为7.7元,筹集资金不超过38亿元,分别投向罗马尼亚光伏电站项目,晶硅电池技术研发中心建设项目,年产2016吨多晶硅锭、8000万片多晶硅片扩建项目,以及偿还贷款。
在上述增发计划推出后,海润光伏股市情况一度被炒高至10.16元,不过后期随着整个市场环境颓靡,公司股市情况也一直在6元左右徘徊,按原增发低价推行似已不可能。为了完成增发,昨日海润光伏发布了定向增发的修正方案,在这份修正方案中,公司将定向增发的低价由前期的7.7元下调至5.68元,定向增发的数量上升至6.7亿股,而筹集资金总额及4个筹集资金的投向均没有调整。
在上述4个筹集资金投向中,投入资金总额前两位的分别是罗马尼亚光伏电站19.82亿元;年产2016吨多晶硅锭、8000万片多晶硅片扩建项目6.11亿元。
在上述募投项目中,光伏电站是整个产业链还盈利的细分行业。上游的晶硅锭及晶硅片完全处于产能过剩的状态,光伏企业几乎可以说是唯恐避之不及,为何海润光伏还要坚决上这类项目呢?
昨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联系上了海润光伏经济权益凭证办人士。对于晶硅募投项目,该人士表示,该项目主要用于满足下游光伏电站的组件需要。当记者问及当前的电站需求、公司现有的组件是否已经出现过剩时,该人士表示不清楚。
行业分析师不看好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昨日联系到多位光伏行业的券商分析师。分析师们均对海润光伏本次增发能否顺利推进感到担忧。
有行业分析师告诉记者,首先是当前的市场环境,行业寒冬使得光伏板块缺乏整体性投入资金机会;其次,对募投项目不看好。国外光伏电站项目虽然还有较好的盈利,但是建成后能否找到合适的接盘方存在不确认性。而晶硅项目完全是产能过剩,公司坚持推进该项目,可能是出于对整个行业的看法,在光伏行业底部的认识上与外界不统一。
“下调增发价已经看出了市场对公司增发的担忧。”上述券商分析师认为,“总体感觉本次机构参与的热情应该不会高,公募设立资金大多应该没有参与的可能性,不排除公司的增发方案较终流产。”
事实上,因为行业的产能过剩,监管部门对光伏企业的融入资金大门也在收紧。今年以来已经有多家光伏企业折戟IPO,其中恒基光伏、快可光伏、日地太阳能、天能科技、欧贝黎5家企业状态为“中止审查”或“终止审查”,而无锡上机数控和河南思可达2家企业上市申请已被否。
“因此本次海润光伏的增发计划除了会出现机构的参与热情降低外,监管部门能否通过也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上述券商行业分析师补充说。
不过针对上述情况,海润光伏的经济权益凭证办人士则表示,这个就看市场环境,其余工作公司会按部推进。
此外,还有券商行业分析师告诉记者,如果本次增发不能完成,海润光伏的财务将面临非常大的压力,近几年公司资产负债率一直呈上升态势,2009年资产负债率为44.88%,今年前三季度资产负债率已经上升至74.42%。
另一方面,公司前期投入资金不少国内光伏电站项目,小的投入资金额几千万,大的动辄上亿,公司的财务压力不言而喻,而目前市场关心公司前期建好电站的转让,因为只有通过转让获得投入资金收益才能理顺资金链。
上述券商行业分析师则认为,国内光伏电站的接盘方主要包括五大电力集团以及一些新能源企业,顺利转让还存在难度。
海润光伏上述经济权益凭证办人士表示,光伏电站的建设周期一般是半年至一年,公司已有建好的电站项目,但目前还未转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