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货价格涨跌规律:
统计规律显示,玻璃1-12月份,价格节性玻璃现货价格上涨概率非常大的跟季是9月,下跌概率非常大的有关是1月、2月和4月;月均涨幅非常大的行业是9月,月均跌幅非常大的资讯是12月。
玻璃供给季节性特征:
一般来说,一季度是价格节性玻璃行业传统淡季,生产线检修数量较多,跟季产量下滑,有关二季度供给逐步回升,行业三季度随着旺季的资讯来临,开工积较性高,玻璃供给处于年内高位,价格节性四季度下游消费转淡,跟季生产企业开工积较性下滑,影响产量。
玻璃需求季节性特征:
一季度受冬季和春节因素影响,需求步入全年低点,二季度随着下游加工业开工率回升,需求逐步复苏,三季度是建筑装饰业开工高峰,需求步入全年旺季,四季度下游消费转淡,贸易商囤货意愿下降,需求逐步转淡。
季节性分析是指由于季节性变动产生的规律性变化,如在供应淡季或消费旺季时价格高企,而在供应旺季或消费淡季时价格低迷。下文通过供给和需求两个方面的因素来分析玻璃价格的季节性规律。
玻璃现货价格涨跌规律
取2010年1月至2016年12月国内浮法玻璃市场均价,计算其月度涨跌幅度。经过统计,可以看出上涨概率非常大的是9月,在7年的时间内有6年上涨,其次是8月份,再次是5月份和10月份。下跌概率非常大的是1月、2月和4月,7年中有6年是下跌的。
对月度涨幅计算平均数,得到月度均值收益率。非常大的是9月,为4.19%,其次是8月,为2.11%;较小的是12月,为-2.92%,其次是1月,为-1.73%。
进一步计算非常大涨跌幅差值可以看到,9月的差值非常大,其次是6月,说明6月和9月市场波动幅度非常大,易出现较为激烈的行情。
统计规律显示,1-12月份,玻璃现货价格上涨概率非常大的是9月,下跌概率非常大的是1月、2月和4月;月均涨幅非常大的是9月,月均跌幅非常大的是12月。
季节性因素分析
一年当中影响价格的因素众多,并且不同时期的主要影响因素也不相同。但影响价格的根本因素都是供给和需求这两个方面,供给和需求各自的季节性规律决定了价格波动的季节性规律,尤其是供给或需求的季节性强弱差异明显,价格的季节性也相对突出。
(一)玻璃供给季节性特征
一般来说,一季度是玻璃行业传统淡季,生产线检修数量较多,产量下滑,二季度供给逐步回升,三季度随着旺季的来临,开工积较性高,供给处于年内高位,四季度下游消费转淡,生产企业开工积较性下滑,影响产量。
库存也可反映供给季节性特征,一季度尤其是春节前后下游深加工业及建筑业停工放假,但玻璃企业保持连续生产,导致短期内库存持续攀升。下半年尤其是三季度往往是企业加快去库存的阶段,库存持续下滑的过程一般可持续至国庆节前后,亦可说明需求的季节性爆发。四季度旺季过后,季节性需求不足,库存将加速回升并导致玻璃价格下挫。
(二)玻璃需求季节性特征
玻璃作为主要建材品种之一,房地产市场占其需求的80%左右,主要包括建筑玻璃和装饰玻璃需求,其中门窗、幕墙等建筑玻璃需求占比较高。螺纹、水泥需求集中在房屋开工初期,不同的是,玻璃需求主要集中在房屋后施工期间,需求关键指标主要集中在房屋竣工数据和房屋销售数据,房屋竣工则是前期房屋开工的滞后指标,根据房屋建设周期,我们基本可以用一年前的开工数据作为后市竣工的提前指标。从新开工面积来看,二季度新开工面积逐步回升,三季度步入全年旺季,四季度逐渐下滑。
此外,我们还可通过玻璃深加工产量来印证终端需求的季节性规律,这是由于超过90%的玻璃原片要通过深加工进入终端消费。从玻璃下游钢化玻璃、中空玻璃和夹层玻璃这三大类加工玻璃历年月度产量环比走势来看,二季度产量往往出现环比增长走势,6、7月份产量回落,随后在8-10月再度回升,显示深加工玻璃需求存在季节性规律。
今年下半年来看,需求端利好主要为三季度建筑装饰业消费旺季带来的需求高峰,短期将支撑玻璃市场维持高景气度。但是,与往年不同的是,上半年玻璃市场整体维持高位,淡季不淡的表现令市场降低了对下半年旺季冲高的预期,价格上行幅度或低于往年。而四季度随着旺季效应的逐步减弱,在下游房地产需求逐步转弱的大背景下,市场或将面临非常大的下行压力。
玻璃供需季节性规律如下表所示,当然,季节性分析法只适用于特定阶段,常需要结合其他阶段性因素作出客观评估,若出现特殊情况导致供需失衡,就会削弱原有的季节性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