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市场市场玻璃行业产能增加过快,发生反使得行业供给过剩,玻璃行业景气不断下滑。行业2006年末开始,稳中行业产能增速明显放缓,有升研究而房地产、市场市场汽车和IT等下游行业的发生反大幅增长带动了玻璃行业需求的增长,行业供求关系得到改善。玻璃
2006年末开始,行业房地产、稳中汽车和IT等下游行业的有升研究大幅增长带动了玻璃行业²需求的增长。2007年前11月行业销售收入2199.17亿元,市场市场同比增长32.83%,发生反高于上年全年3.44个百分点。玻璃同时,由于供求关系缓解,2007年玻璃价格上涨,行业效益明显改善。前11月实现利润156.33亿元,同比增长90.33%。
2007年我国玻璃行业产品中,中空玻璃、钢化玻璃、玻璃保温容器、玻璃纤维纱等产本号品产量都保持了稳定增长。全年累计生产中空玻璃1481.1万平方米,同比增加了29.73%;钢化玻璃10600.36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9.77%;玻璃保温容器54587.87万个,同比增长35.79%;玻璃纤维纱165.37万吨,同比增长28.3%。同时,主要产品平板玻璃产量增长也比较稳定,全年产量49748万重量箱,同比增长13.4%,与上年持平。日用玻璃制品1270.56万吨,同比增长26.96%。而夹层玻璃产量增速明显下滑,全年产粮2810.09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5.57%,较上年的86.05%大幅下降.
统计显示,2007年约有18条浮法生产线投放市场,全年共新增产能约5800多万重量箱。总体来看,2007年新增产能较多,加上2008年扩张步伐较快(目前在建和拟建的生产线还有30余条),预计2007年平板玻璃产能对今年已有潜在过剩的隐患。虽然国家发改委要求在2010年前淘汰落后产能3000万重量箱,但这个淘汰比例较小,还不能从根本上改变供大于求的局面。目前平板玻璃年出口量已占总产量的15%,如果2008年出口放缓,部分产品将回流到国内市场,势必会加剧国内的供给过剩。
2007年,我国玻璃及其制品累计出口额为71.49亿美元,同比增长27.1%,比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其中,玻璃制品累计出口额为278202.1 万美元,同比增长21.3%;平板玻璃累计出口额为81140.4 万美元,同比增长31.1%;平板玻璃累计出口数量为30917 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7.0%。要点联系企业浮法5mm玻璃均价从2006年12月的62.31元/重量箱上涨至2007年9月末的76.76元/重量箱,上涨23.19%。但全年价格较高点出现在9月份,而10、11、12月玻璃价格相对疲软,较9月逐步下滑。从全年涨幅看,浮法4mm玻璃全年涨幅19.82%,涨幅较高。
2008年1-2月技术玻璃利润减少,毛利率下降。2007年1-11月技术玻璃行业实现利润31.95亿元,同比下降了0.25个百分点,这是1999年以来的靠前次利润减少。2008年1-2月实现利润3.98亿元,同比下降13.44%,当期毛利率为19.58%,比去年同期下降了0.35个百分点。受降低出口退税的影响,08年1-5月平板玻璃出口同比下降18%。2008年以来,我国玻璃行业也出现了产品供过于求、价格低迷的情况。相关人士认为,由于行业近年来新增产能的过大,玻璃行业可能将要进入漫长的“冬天”。
但分析当下趋势,便可发现行业中的生机。建筑节能为热点,在我国每年新增建筑面积十分可观、巨量存量高耗能建筑需要改造的情况下,节能玻璃市场前景十分广阔。我国Low-E玻璃2004年产量为350万平方米,2005年达600万平方米,增速高达70%左右;预计今后还将以40%的高速度增长。目前,国内外大型玻璃企业已经将眼光瞄准节能玻璃市场了。各大玻璃生产商纷纷投入资金建立离线镀膜玻璃、低辐射镀膜玻璃、强对流钢化炉等生产线,加速了节能玻璃市场的发展。
与此同时,在政策法规等方面国家也在积较推进。我国正在对建筑节能标准体系进行修订和补充。这将意味着建筑节能将被提到一个新的高度,而建筑节能的关键材料——玻璃的产品结构将出现非常大调整,节能玻璃快速发展已势在必行。企业加强玻璃节能发展也不失为新思路。
随着原料价格的不断上涨,玻璃行业竞争的日益加剧,企业兼并重组将是走出困境的发展方向。通过兼并,企业做大做强,能够提高市场占有率,提高玻璃企业的经营利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