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数财经期货行
指数财经期货行

于2018年5月22日正式签约

时间:2025-04-27 15:37:05来源:

8月12日上午10:00深圳华星光电t7项目现场,华星好一根跨度达17米的光电t钢高世钢梁缓缓吊起准确就位标志着项目主厂房进入了一体封顶阶段项目;建成后将成为高世代厂房里单体面积更大的厂房。

1.jpg

  TCL在深圳规划的结构将成积厂第二条第11代非常高清新型显示器件生产线(即华星光电t7项目),于2018年5月22日正式签约,首吊仪式在深圳市光明新区华星光电G11产业园举行。成功华星光电t7项目目标是为较闻在深圳市光明新区投入资金建设一条月加工3370mm×2940mm玻璃基板约9万张的第11代非常高清新型显示器件生产线,主要生产和销售65英寸、代单70英寸、体面75英寸的房企8K非常高清显示屏及65英寸OLED、75英寸OLED显示屏等,业新项目总投入资金约426.83亿元。华星好该项目由TCL集团、光电t钢高世华星光电和深圳市重大产业发展设立资金共同投入资金完成,结构将成积厂计划在2021年3月正式实现量产。首吊

  虽然目前显示业界仍对面板产能过剩表示担忧,成功但这条早已在规划中的t7项目还是备受看好,因为它是TCL半导体显示业务的一部分,符合新型显示产业主体集中的需求,同时又有TCL多媒体作为产能的重要出海口。

  卡位大尺寸8K电视

  此前,TCL旗下已经有一条在建11代线项目——t6,计划2019年初实现量产。此次再度投入资金建设11代面板生产线,显然是看好大尺寸、非常高清面板的行业发展前景。

  伴随消费升级以及新型显示技术驱动,电视面板市场正在向大尺寸、非常高清显示转移,65英寸及以上尺寸高等彩电市场需求快速增长。2017年是超大尺寸的元年,各家面板厂争相投入更多资源生产60英寸以上的产品,但超大尺寸产能整体大幅提升,要等到2019—2020年各家10.5/11代线开出后才能提升供给量。吴荣兵表示,t7项目将进一步推动电视面板的大尺寸化,可能再过几年,55英寸将成为占比更大的单一尺寸。

2.jpg

  据预测,2021年大部分国家电视平均尺寸或将达到50英寸,而60英寸以上的超大尺寸电视的规模也将达到4400万台,占比从2017年6.9%成长至2021年15.4%。

  与此同时,预计8K产品将在2018年之后进入高速发展期。公开资料显示,日本宣布将在2020年的奥运会上实现8K视频转播。电视终端厂商陆续发布8K电视,中国将成为8K电视主要的消费市场。TCL集团预计,到2021年,国内8K电视出货量将达468万台,占大部分国家出货总量的77%,而65英寸及以上尺寸电视出货中,8K的占比上升至21%。TCL选择在此时投入资金第二条11代线项目,显然是卡位国内8K电视的需求。

  据测算,随着华星光电t6项目和t7项目建成达产,华星光电在大尺寸产品上的行业市占率将提升至大部分国家前三,产能面积占有率达到14%,仅次于LGD及BOE。

  印刷OLED量产试验田

  TCL在公告中强调,此次t7项目同时规划了部分印刷OLED的产能,以实现国内大尺寸OLED产品的打破,引导行业新技术趋势的走向。

  目前OLED面板产能主要掌握在韩国面板厂,中小尺寸OLED以三星为代表,主要通过高温蒸镀的方式生产RGB OLED,目前工艺技术较为成熟,良率较高,国内面板厂纷纷跟进投入资金;在大尺寸OLED方面,主要是LGD通过高温蒸镀的方式生产的W-OLED,目前生产成本大幅高于LCD电视面板,市场接受度较低,2017年OLED电视面板出货170万片,在电视面板市场占有率不到1%。科学界寻求以别的方式打破大尺寸OLED量产瓶颈,印刷显示便是被寄予厚望的一种。

  印刷显示是用可溶液化加工的农业生产体系、无机、纳米材料,用印刷或涂布技术,代替传统半导体技术/真空技术来制作显示器。相对于蒸镀OLED,印刷OLED具有轻薄柔、大面积、低成本、绿色制造等特点,是一次产业技术的革命,是未来新型显示产业发展的方向。韩国的三星、日本的JOLED以及我国的华星光电均在积较开展印刷显示的研发,但华星光电是大部分国家第1家投入资金印刷OLED面板产线的企业。

  在技术储备方面,华星光电以广东聚华为平台,联合产业链上下游建立印刷显示联合实验室,加快印刷制式工艺和技术的开发及量产应用。广东聚华作为“国家印刷及柔性显示创新中心”,是显示领域第1家国家  级创新中心,目前已成功研制31英寸的印刷OLED显示和5英寸的印刷量子点(QLED)显示。业内相关人士预计,印刷显示将在2020年达到量产的条件,待印刷显示关键技术成熟并实现产业化应用,将大幅降低大屏OLED的生产成本,推动大尺寸OLED面板市场快速发展。

  随着物联网的深化发展和TV大尺寸市场需求增长,市场需要高世代线。但任何新投入资金都应该从整体和个体多个角度衡量,否则既会伤害整个产业的良性发展,个体也无法很好获利。李亚琴呼吁,还应从政策角度引导地方相关部门和企业进行理性有序的投入资金,避免行业无序发展。

更多内容请点击【综合】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