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的中国玻璃产业集中在沙河市。目前,玻璃沙河年产平板玻璃量占全国总量的新出讯20%左右,已成为国内非常大的业资平板玻璃生产和深加工基地。在享有规模红利的中国同时,压减过剩产能、玻璃淘汰落后,新出讯也一直是业资这里玻璃行业发展的主基调。
“风险非常大”的中国过剩行业
“玻璃,跟别的玻璃行业有个特别不一样的地方:它是有窑期的。只要你的新出讯炉窑设计好,一点火,业资那就得生产一个窑期。中国窑期一般是玻璃5年,在这期间不能间断,新出讯不能停产限产,一间断损失更大。那等于把这个炉窑毁掉,再重新建设一条生产线—因为很多耐火材料和设备都是一次性的。”沙河市安全实业有限公司市场部负责人说。
这个特点,使得平板玻璃行业受到市场波动带来的风险更大。然而,平板玻璃,也恰恰是我省存在产能过剩的几大行业之一,近几年来市场波动频繁,这使得沙河的玻璃厂家叫苦不迭。“遇到市场不好,别的行业还能限产保价,我们不行。原来出100架,市场不好的时候还是得出100架。怎么办?只能降价,打价格战。”当地一位不愿具名的玻璃企业负责人回忆道,2008年资金危机期间,是玻璃价格较低、市场行情较差的时候,当时他们公司有长达半年的时间都无法给员工发工资。“当时的情况很惨烈,大家都在生产玻璃,都在降价促销。说白了就是在拼流血,谁先流干,谁挺不住了,谁就倒下。完全是恶性竞争、无序竞争。”回忆起那时的情况,他仍然心有余悸。
究其原因,当地业内人士一致认为,产能盲目扩张导致的产能过剩,以及资金危机时期的房地产业低迷,是导致2008年沙河玻璃产业“大血拼”的两大主要原因。
“中国玻璃城”的淘汰落后
根据统计,我省的平板玻璃生产大部分集中在沙河市,这也使沙河成了远近闻名的“中国玻璃城”。
据公开数据,截至2012年,沙河市年产平板玻璃1.2亿重量箱,占全国总量的比重达到20%左右,是国内非常大的平板玻璃生产和深加工基地。同时,平板玻璃产业有力拉动了沙河市的县域综合实力。该市连年位居河北省30强县(市)之列,并雄踞邢台各县(市、区)之首。
然而,玻璃给沙河带来的并非只有效益。由于小玻璃厂采取传统的燃煤工艺,也为沙河带来了空气的污染。同时,小玻璃厂遍地开花也带来了严重的同质化竞争和产能过剩。
为了避免2008年“惨剧”重演,使我省玻璃产业有更好的发展,当地相关部门着力控制玻璃行业过剩产能。据沙河市相关部门提供的数据,“十一五”期间,沙河市淘汰落后玻璃产能5000多万重量箱,占全市2008年玻璃总产能的62%。
进入“十二五”,相关部门产业调整政策在继续,而且环保压力加大。面临这种新形势,该市继续新一轮的淘汰落后产能工作。根据河北省工信厅公布的今年较新数据,截至今年10月31日,我省淘汰平板玻璃产能1488万重量箱—其中沙河占大部分。在采访中,业内人士说,沙河玻璃的过剩产能化解动力,也在从淘汰落后转向环保倒逼,这是一种可喜的变化。
“逼着企业去做更新的”
然而,当地企业人士很清楚,要想完全从产能过剩的阴影中走出,不能光靠相关部门。“被纳入落后产能然后淘汰掉的毕竟是少部分,如果大家的产品是一样的,那么还是得打价格战,避免不了。这不,我们厂的浮法白玻又得降价。”当地一位市场销售人员这样说。
他说,自2008年低谷后,沙河当地的玻璃行情就涨涨跌跌,不再有之前的盛况。虽然没有再出现2008年那样惨烈的价格战,但是每次遇到市场行情下跌,企业还是会拼价格,因为除了降低价格,没有别的办法—毕竟产品同质化严重,大家都是在生产普通建筑用的浮法白玻。“玻璃行业其实也讲"金九银十",说的是农历。往年这是玻璃销售的旺季,但是今年,市场行情就不好,大约每平方米降了1块多。这种降幅就已经不小了,而且是在传统旺季,往年这是很罕见的。”这位销售人员说。
沙河市一位大型玻璃生产厂家的负责人点破了此中玄机:从前沙河的玻璃产业走的是提高工艺的路子—从较简单的小平拉玻璃转向格法玻璃,再从格法玻璃转向工艺相对复杂的浮法玻璃。而现在,“浮法玻璃也成了大家全在做的东西了,已经占全国产量的1/5了,这意味着浮法也做到头儿了,怎么办?这就逼着企业去做更新的,更复杂的产品,这才是超越产能过剩的新出路。”